陶艺研学 体验传统艺术之美
发布时间 2019-02-12 16:31:23
“千亩栀花开,漫山一片雪,等闲识东风,方圆十里香。”距离武汉一小时车程的新洲凤娃古寨,是著名的栀香胜地,是武汉著名的日用陶和工艺陶产区之一。
此行来到凤娃古寨,见到的第一人便是湖北省非遗传承人高大师,揉好的泥团放置在车盘的车头上,人则坐在青石板凳上,两脚踏在车坑边,左手扶在泥团的顶部,右手拍打泥团与车盘的接触面,然后右脚向前蹬踏车盘面,当车盘开始飞快旋转,一个个造型精致的葫芦、茶杯或者小水缸很快就拉出来。这种手工制陶的活计,他已经坚持了四十多年,娴熟的技艺可以拉出各种精致的向器物件。在陶器展厅,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陶艺作品,大到陶制壁画,嫦娥飞天的姿态栩栩如生,仿佛要从墙上飞奔出来。壁画下面的十八罗汉形态各异,表情丰富。工艺系列、人物系列等陶器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五颜六色地摆放在展厅,显得十分热闹。
参观完这些精美的陶器出门,天空阴雨绵绵,远远望去,湖中连体岛屿若隐若现,升腾起薄薄的水雾,如仙境一般。隔此处不远,一进门就看到红蓝相间的彩陶座椅。这里采用本地得天独厚的天然红沙陶土制作出来的,其陶艺结实且色泽厚重。来到小学生实习实训基地,走进传统陶艺展厅。映人眼帘的是一堆红沙土,在红沙陶土上,各式各样的陶缸、陶罐残片随意地摆放,如自然博物馆一般讲述着楚陶文化的发展历程。在晒干的小茶盏施釉泥坯上,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雕刻着各种文字或图案。听导游讲,如果将这些施釉的小茶盏在窑里烧制两三个小时,便可得一件精致的半DY作品。
在这个到处鲜花盛开的四合院里,最后一排住着的是一些高校美术生,学习了学校的理论知识后,他们会来此完成实践作业,在对面的偏房里,半干的红色黏土,尚未完成的泥人雕塑,都是这些大学生课堂实践留下的。午餐在学生实训基地的食堂体验“钵钵菜”,这种菜是管窑镇的特色菜肴,纯天然的食材放在士钵中,少作料地蒸煮,烹饪的食物散发出其纯天然的清香。可以想象,在这栀香四溢的楚陶文化之乡,品尝这种原始做法的“钵钵菜”清爽滋味,确实妙不可言。